一、放生要在什么时间
1、放生就是救命放生就是还债
2、放生就是救急放生就是慈悲
3、放生就是觉悟放生就是实践
4、放生就是积极放生就是方便
5、放生就是改命放生就是解冤
6、放生就是消灾放生就是治病
7、放生就是救亲放生就是延寿
8、放生就是福善放生能助西方
9、一个人如果真的想要求得福寿,一定要把善事做的既深又广。然而若想把善事做的既深又广,所有的善事中没有比放生更彻底更完美的。这是因为一个人嘴巴吃的,肚子装的十分有限,所以一个人如果戒杀吃素,少杀掉的生命,免造的杀业,仍然有限,即使我们努力相互告诉,辗转劝说周遭亲友,然而一部分的人相信,一部分的人不相信,真正能够听从我们的劝告从而感化他们不杀生吃素的人也只是寥寥可数。
10、惟有放生,功德最为无量无边。我们一辈子行善的愿望,可以在一天短短的时间内满足实现,千千万万人累积善事的功德,我们自己一个人便可单独成就。只要有信心努力去做,灾祸危难可以马上消除,福报感应可以马上到来,古今中外,从来没有一个人会有例外。
二、河北适合放生的地方有哪些
1、而且一般的善事,虽然也可以匡正大意,改变命运,但必须等待机缘,必须遇上机会才能有所作为。比如说复合别人离异的夫妇,找回别人失散的骨肉,归还别人贵失的钱财,拯救别人垂危的生命等等,功德也都是很大,但这些都不是常常可以有的事情,未必我们能遇得上,就算遇上了,也只是偶然而已,绝对不可能有常常可以持续去做的机会。
2、惟有放生,最为殊胜。无论什么地方,无论什么时候都可以进行。钱多的时候,我们便买多一点,多放一些生命,钱少的时候,我们便买少一点,少放一些生命。自己可以衡量自己的能力量力而为,没有什么金钱上多少的限制,并且人多人少都可以进行。
3、所以当一个人身患重病,遭遇急难的时候,自己立下誓愿,愿意广行善事,弥补罪业,藉以延长自己的寿命。当时的发心并非不恳切,但却苦于没有机会碰上适当因缘,而只是苦苦等待,磋砣岁月,徒有善愿却无法着手进行实现,如此怎么能够求得除病消灾延寿免难的种种感应呢?
4、不如我们自己赶快去放生,短短的时间内即可满足我们的愿望,而且短短的时间内马上会得到成效。放生这件事情,看起来非常简单,做起来也非常容易,感应效果快速,且所得功德广大,一个人放生,可以免除一个人身家的疾病灾难,众多人放生,可以挽救世界的浩劫,改变世界的命运。
5、如此看来,想要自己所行的善事既深又广,真的非放生莫属。所以说,放生功德最为第一。
6、这位同修问的,他说:功德、福德、福报,三者有何不同?因为与人谈及功德时,以达摩初化梁武帝为例,告诉对方此公案中,达摩说无功德。但对方纠正我应为福报,是否为福报,请老法师慈悲开示。
7、答:这个事情要讲清楚、要讲明白。达摩到中国来,见到梁武帝,梁武帝跟达摩祖师说,他做了皇帝之后,全心全力护持佛法,建了四百八十多个寺庙、寺院,在他在位的时候,建了四百八十多个寺庙。度人出家,他是非常欢喜人出家,哪个出家他都高兴,他都护持,所以在他那个时代,出家人有十几万人。他向达摩祖师炫耀,他这个功德很大,他认为这是功德。达摩祖师说老实话,跟他讲,你做的这些事情,并无功德!什么是功德你要清楚,功德是戒定慧。你做这些事情你自己没有得定,没有开智慧,你要得定,你就不会问这个问题,不会炫耀,炫耀自己我做这么多好事,不会。所以他没有功德,也就是他没有定慧。不但没有定慧,连戒也没有。何以说戒没有?戒里有自赞毁他,他虽然没有毁他,但他自己赞叹自己,这个在《瑜伽菩萨戒本》里头是重戒。他还自己夸耀自己,所以戒定慧没有,他哪来的功德?
8、梁武帝听达摩祖师这一说,就很不高兴,瞋恚心起来了,不高兴,不理他,就叫他走了。所以达摩就跑到少林寺去面壁九年,没人理他。如果梁武帝要问他:我做的这些事福德大不大?那很大,那真的是甚大、甚大,他做的是福德边的事,不是功德边的事。福德不能了生死,不能脱轮回,你的福报到什么地方去享受?不一定,这个你一定要知道。不是福报很大就生天,没有那回事情,福报很大照样可以堕落。这个修的福,我们佛门里面讲,六道轮回里头的业因,两种业,一种叫引业,引导你去投生。你到人道来,人是秉什么样的引业?你过去生中修五戒十善;过去生中五戒十善这个业因,引导你到这个世间来投胎。像梁武帝修的这些事情属于满业,满业就是你到这个世间来享福,享受福报,他修的是满业。
9、你看看,同样都是得人身,为什么有贫富贵贱不一样,寿命长短不一样,物质精神生活环境不一样?那个不一样,是满业。你到哪一道来大家都一样,这个引业是相同的,所以他修的这是满业。如果他五戒十善都做不到的话,他将来到哪里去享福?我们能够想像得到,他到饿鬼道享福,到畜生道享福。饿鬼道里面做鬼王,做城隍、做土地、山神,这都是有福报的。他有庙,有多少人去祭祀、供养他,到那里去享福。到畜生道里面,像安世高的朋友[共+阝]亭湖的龙王,他是蛇,畜生道。你要晓得,那个龙王是安世高的同学,前世是出家人,安世高给我们说,这个出家人不错,明经好施。你想想看,他讲经说法,他通教理,他明经,所以他有智慧。这个龙王很灵验,有求必应,他灵验,灵验是他从前讲经,他有智慧。他喜欢布施,布施就福报大,所以他有福、有慧。
10、为什么堕到畜生道?换句话说,五戒十善都没有修好。堕畜生道的业因,安世高说得很清楚,也提醒我们,瞋恚心没断。瞋恚心是什么?那个时候出家人都是托钵,每天到外面去托钵。托钵,人家供养的饭菜好,他就很欢喜,饭菜不好,他心里面就有愤怒。虽然不发作,他心里不高兴:我天天以法布施来供养大众,你们给我的回报是这个样子?就是这么个念头,堕到畜生道。我们今天想想自己,我们的功夫比这个龙王不如,没有他修得好。但是我们今天的脾气比他大,他还很含蓄,虽不在表面上发作,心里不平,他还很含蓄。我们天天瞪着眼睛骂人,他堕畜生道当龙王,我们到地狱道去受罪,很明显的例子,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所以功德、福德不相同。如果梁武帝要问他:福报大不大?那达摩祖师一定说甚大、甚大,他修的是大福报。